Search

【沒工作、繳不出房租、沒地方住,遑論防疫——疫情下弱勢居住者的困境】

55歲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沒工作、繳不出房租、沒地方住,遑論防疫——疫情下弱勢居住者的困境】

55歲的阿蘭原本是街上的無家者,經由勞動局扶助就業,進到醫院當外包清潔工,半年前終於租得起4500元的小雅房。然而5月中她不幸確診,長達1個多月的治療和隔離無法工作、也沒收入。眼看就要繳不出下個月房租,阿蘭很擔心又要流落街頭⋯⋯。

和罹病、就業、餐食等立即受疫情波及的領域相比,「居住」是疫情中較晚顯現、也容易被忽略的「後起之浪」,三級警戒8週後,這波浪潮已打到弱勢居住者身上。

台北市陸續出現街友確診,但入院時有地方安置、出院後卻很難「居家隔離」;即便有些像阿蘭一樣的「脫遊者」有棲身之所,但擠在2、3坪「蝸居」中、和室友間根本沒有隔離條件;第一線社福團體告訴我們,從脫遊者到低收入家戶、被政策漏接的弱勢租客們,都開始反映繳不出房租、有喪失棲身之所的危機⋯⋯。

「透過防止房客被驅離,讓人們留在家中,遠離擁擠或聚集的環境(無家可歸者的街頭或收容所),是阻止COVID-19傳播的關鍵措施。」美國CDC明確做出以上指引,並立法要求在疫情期間房東不得因租金未繳納而驅逐房客、也同步推出房東降租金可減稅的優惠。回到台灣,地下房東長期不用繳稅,或許無法採用美國的做法,但有沒有可能藉由紓困基金或其他社福支持,暫時堵住這個疫情下的破口?

#無家者 #街友 #租屋 #弱勢家戶 #報導者 #COVID19


Tags:

About author
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 台灣正在經歷一場劇烈的歷史性改變,不論是新舊世代的價值變遷,或者新舊媒體的典範轉移,對新聞工作者都是全新的挑戰。 然而,無論挑戰多麼嚴苛與艱難,我們依然對新聞工作充滿熱情與信念,並且知道台灣社會需要一個能以真實而深度的報導,去挖掘重要議題、監督公共政策、推動進步價值,拓寬我們的國際與文化視野的媒體。 因此,我們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新聞網站:報導者。 「報導者」這個名稱說明了我們將回歸新聞工作的初心與本質,致力於具有手作質感的深度報導;而做為網路新媒體,我們也將勇於探索網路新工具與呈現方式,重視網路的公共性與開放性,並結合各種進步價值與公民力量。 更具體而言,「報導者」會關注三大領域:在地議題的深度調查、國際與中港專題、文化與思想報導/評論。 「自己的新聞自己救」,我們深信,除了犬儒、失望與憤怒, 要改變台灣的新聞環境和公共領域,我們必須勇敢地往前走出一條不同的路,開始一場台灣的新聞小革命。
《報導者》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。秉持深度、開放、非營利精神,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。
View all posts